北京大學人民醫(yī)院腎內科主任左力教授介紹,在中國,慢性腎臟病(CKD)患者人數高達1.32億,患病率高達10.8%,而發(fā)展到終末期患者增長率達到52.9%。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,因腎病本身以及血液透析治療導致的貧血發(fā)病率與日增高。其中,慢性腎臟病5期患者貧血發(fā)生率高達90.2%,但治療率僅為44.9%,治療后的達標率僅8.2%。
慢性腎臟病貧血患者易出現(xiàn)身體虛弱、時常眩暈、經常臥床癥狀,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,患者還擔心自己成為家庭的負擔;更有數據證明,貧血也將增加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死亡率、心血管病住院和發(fā)展為終末期腎病的風險。面對治療率、達標率雙低的困境,中國非透析依賴性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貧血旋渦中心掙扎與堅持。
在慢性腎臟病貧血患者的重要需求面前,腎臟科醫(yī)生渴望為他們提供更安全、方便和負擔得起的新型治療方法。基于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獲獎科學家所揭示的“氧感應通路”理論,最新的治療方法也從注射治療轉為口服治療,可刺激內源性EPO(促紅細胞生成素)產生,全面調控紅細胞生成??诜委熡欣谔岣呋颊咭缽男?,牢牢抓住患者管理的緊要把手,提升患者隨訪及療效跟蹤,及時變更診療策略,為中國慢性腎臟病貧血患者帶來多重獲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