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公布了III期PANORAMA試驗的陽性兩年數據,該試驗評估了眼科藥物Eylea(艾力雅?,通用名:aflibercept,阿柏西普眼內注射溶液)2mg(0.5mL)治療中度至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(NPDR)患者。這些數據近日在美國邁阿密舉行的第17屆美國“血管生成、滲出和變性”年會(Angiogenesis, Exudation, and Degeneration 2020)上首次公布。
2年預先指定的探索性分析數據表明:未經治療的中重度(moderately severe)至重度(severe)NPDR可導致視力威脅事件,包括視力威脅并發(fā)癥(VTCs;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眼前段新生血管)和累及中心凹的糖尿病性黃斑水腫(center-involved diabetic macular edema,CI-DME)。
根據Kaplan-Meier分析,超過一半(58%)未經治療的假注射組患者在進入試驗后2年內出現VTC或CI-DME。而Eylea治療顯示將這些視力威脅事件的可能性至少降低75%(名義p<0.0001)。
2年的結果還顯示,與不經常接受Eylea治療的患者相比,定期接受Eylea治療的患者受益更大。根據方案,在第一年每8周接受一次Eylea治療的試驗患者組,在第二年當醫(yī)生確定這些患者需要“臨機應變(pro re nata,PRN)”給藥時切換到PRN給藥(即8周/PRN組)。這些患者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程度量表(DRSS)評分較基線有>2級改善的患者比例在第二年下降(第52周為80%,第100周為50%)。*
相比之下,在繼續(xù)接受每16周一次Eylea治療的患者(即16周組)中,DRSS評分較基線有>2級改善的患者比例在第二年保持一致(第52周為65%,第100周為62%)。*
在第二年,8周/PRN組患者平均接受了1.8次注射(本應該為6次);對研究者PRN決定的獨立閱讀中心數據的回顧表明,根據試驗的方案規(guī)則,這些患者中的一部分人可能給藥不足。16周組的患者在第二年接受了2.6次注射(本應該為3次)。
(*:第52周p<0.0001;第100周為名義p<0.0001,因為100周時所有預先指定的終點被認為是探索性的。)
在為期2年的PANORAMA試驗中,不良事件與Eylea已知的概況一致。研究眼中嚴重眼部不良事件發(fā)生率,8周/PRN組為2%、16周組為0%、假注射組為2%。眼部炎癥發(fā)生率,2個Eylea治療組分別為2%、1%、假注射組為1%??寡“逶囼炚邊f(xié)作組(APTC)定義的動脈血栓栓塞治療緊急不良事件發(fā)生率,2個Eylea治療組分別為3%、6%,假注射組為5%。
PANORAMA試驗調查員、休斯頓視網膜顧問公司(Retina Consultants of Houston)視網膜外科和眼科醫(yī)生Charles C.Wykoff醫(yī)學博士評價稱:“這些數據加強了:定期Eylea治療在降低中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(NPDR)患者發(fā)生新的視力威脅事件的風險方面是非常有效的。PANORAMA試驗顯示,超過一半的未經治療的患者在兩年內出現視力威脅事件,這突出了對患者進行積極和定期治療的價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