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羊肉
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頓香噴噴的羊肉火鍋是多少人都喜歡做的事,在北方尤為盛行,所以北方自明清誕生了很多偉大地火鍋品牌,比如北京的東來順,那小嫩羊肉卷放入滾燙的銅火鍋中,就那么輕輕一涮,再入口中化了,味道和營養(yǎng)真的絕了。它既能御風寒,又可補身體,對一般風寒咳嗽、慢性氣管炎、虛寒哮喘、腎虧陽痿、腹部冷痛、體虛怕冷、腰膝酸軟、面黃肌瘦、氣血兩虧、病后或產(chǎn)后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,最適宜于冬季食用,故被稱為冬令補品,深受人們歡迎。羊肉所含的熱量比牛肉還高,冬天吃羊肉可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可改善因陽氣不足而導致的手足不溫、畏寒怕冷等癥狀。羊肉中鐵、磷等物質(zhì)的含量 比其他肉類高,適于各類貧血者食用。吃法有羊肉火鍋或者清燉羊肉,都能保持羊肉的新鮮和營養(yǎng)。
二、紅棗
棗味甘性溫、脾胃經(jīng),紅棗作為滋補佳品,素有“日食三棗,長生不老”之說。中國的草藥書籍「本經(jīng)」中記載到,紅棗味甘性溫、歸脾胃經(jīng),有補中益氣、養(yǎng)血安神、緩和藥性的功能;而現(xiàn)代的藥理學則發(fā)現(xiàn),紅棗含有蛋白質(zhì)、糖類、有機酸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C 、多種微量鈣以及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(yǎng)成分,還有安神助眠的作用。大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(huán)磷酸腺苷,有較強的抑癌、抗過敏作用。棗中含有抗疲勞作用的物質(zhì),能增強人的耐力,棗還具有減輕毒性物質(zhì)對肝臟損害的功效。棗中的黃酮類化合物,有鎮(zhèn)靜降血壓的作用。吃法有紅棗泡水、紅棗熬湯、紅棗煮粥等。
三、栗子
冬天的食補重點是腎,腎為本源,栗子被稱為“腎之果”,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是腰果,但是板栗原產(chǎn)于我國本土,腰果則產(chǎn)自巴西,我國板栗品質(zhì)優(yōu)良,營養(yǎng)豐富為世界群栗之冠,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稱。炒食后其肉質(zhì)細密,香甜適口,十分受歡迎。糖炒栗子至今再各城市美食街、大學城深受男女老少歡迎。在清代,人們把風味獨特的糖炒栗子稱為“灌香糖”,至今在北京一帶尚流傳著一首詠糖炒栗子詩:“堆盤栗子炒深黃,客到長談索酒嘗,寒火三更燈半火也,門前高喊灌香糖”。栗子具有補腎壯腰、活血化瘀的功能,非常適合冬天人們進補的需要。栗子性溫味甘,有補腎強筋、健運脾胃和活血的作用, 老年人經(jīng)常食用栗子可以治療腎虛腰膝酸軟、小便清長、大便溏爛等癥狀。話說我今天剛買了糖炒栗子,25元一斤,你的城市多少錢一斤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