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小年的由來
農(nóng)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,是中國民間傳統(tǒng)的祭灶日,又稱“小年”。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,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,敗盡家業(yè)淪落到上街行乞。一天,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,羞愧難當,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。 玉帝知道后,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,還沒壞到底,既然死在了鍋底,就把他封為灶王,每年臘月二十三、二十四上天匯報,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。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,因為他要上天匯報。于是,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、二十四的祭灶“小年”,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。
二、小年的習俗
1、備年貨
小年后再有一周過年,時間很緊張,要忙著備年貨,再不買就怕來不及了。如果有條件,最好帶上孩子一起去,預熱一下過年氣氛。這天是我們小時候最快樂的時候,因為我們哪里雅樂23正好是鎮(zhèn)上的大集,我們這里一般會買各種蔬菜、水果、鞭炮、衣服、瓜子、花生、堅果、糖果、玩具等,以備大年初一拜年,和之后親戚來串門的時候使用,也會買一些年夜飯、伺候親友的食物,像各種牛羊肉、臘肉、熏肉、豆腐等等,過年一般都要吃得豐盛一些,還會買一些走親訪友的年貨,像煙、牛奶、糕點、酒、茶等等,就等著過了初二到初八去親戚家串門。
2、掃房子
小年這天也是掃房子的日子,時我國素有的傳統(tǒng)習慣,在這一天,我們天不亮就早早的起床做準備工作,把屋內(nèi)的東西能搬的統(tǒng)統(tǒng)搬出來,不能搬的則用報紙蓋好,防止掃房時沾落上塵土,到了這一天,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(huán)境,清洗各種器具,拆洗被褥窗簾,灑掃六閭庭院,撣拂塵垢蛛網(wǎng),擦亮窗子及家具用品。大江南北,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(wèi)生、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氣氛。不過掃房子確實是個體力活,忙活一整天,累的腰酸背疼腿抽筋,不過看著窗明幾凈的家里,心里也是美滋滋的。
3、包水餃
在小年這一天,北方的家里都會包水餃,來慶祝小年,水餃象征著團圓和幸福。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,意為給灶王爺送行,取意“送行餃子迎風面”。想想看,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新鮮美味的餃子,其樂融融的樣子才是有年味兒??!
4、貼窗花
過了臘月二十三,挨家挨戶就開始裝飾自己的家里了。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,手巧的老年人帶著孫子孫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貼上,比如福字和各種象征吉祥如意的圖案。如今在城市,多數(shù)人都是去買窗花了或者買喜歡,但是卻少了一絲喜悅也少了一種剪窗花的那種年味。
5、祭灶
這算是一個民間傳說了,每年臘月二十三,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,讓玉皇大帝賞罰。于是小年這天,人們會擺一些甜瓜啦,灶糖啦什么的在灶王像前,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,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。灶王爺是黏貼在廚房大鍋臺上的,民間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習俗,因此祭灶王爺,只限于男子。祭灶”儀式夏代就有,漢代以后才固定成為小年的習俗之一。
6、理頭發(fā)
小年這一天,大人、小孩也要洗澡、理發(fā),清清爽爽,人們認為,這樣也有“辭舊迎新”的意味。民間也有風俗講“有錢沒錢刮個光頭過年”意思是說無論生活怎么樣過年了總要把頭理一理的。好過個祥和的平安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