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分”的分意思是一半,是一分為二,晝夜平分、寒暑平衡。另外,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,傳統(tǒng)上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,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的中間。 所以春分在古時又被稱為“日中”“日夜分”“仲春之月”。春分這天,太陽直射地球赤道,晝夜等長。春分過后,天氣逐漸回暖, 尤其是華北地區(qū),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(qū)同時升達10℃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。這可是一年最美的季節(jié),繁花盛開,春景處處,是踏青、游玩、養(yǎng)生的黃金時節(jié)。春天也是各種新鮮蔬菜上市的日子,吃以下三種蔬菜,可讓你在春天欣賞美景的同時,養(yǎng)出一個健康的身體。
一、吃莧菜。
春菜顧名思義,是春天的蔬菜。 在嶺南一帶,春分有吃春菜的風俗。“春菜”是一種野莧菜,鄉(xiāng)人稱之為“春碧蒿”。逢春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。在田野中搜尋時,多見是嫩綠的,細細棵,約有巴掌那樣長短。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“滾湯”,名曰“春湯”。有順口溜道:“春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 昔日嶺南四邑有“春分吃春菜”之習俗。“春菜”是一種野莧菜,從田野中采摘回來的春菜一般與魚片“滾湯”,名曰“春湯”。所謂“春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”。陽江婦女則會在這天到山上采集百花葉,弄成粉末與米粉和在一起做湯面吃,相傳可以清熱解毒。
二、吃韭菜
韭菜號稱植物界的偉哥,特別是春天新鮮的第一茬韭菜,第一茬韭菜經(jīng)歷了一個冬天的養(yǎng)分積累是最有營養(yǎng)的,味道也最好喲。韭菜又叫“起陽草”,性溫,有補腎補陽的作用。因春天氣候冷暖不一,我建議春季不妨要多吃一些春韭,以祛陰散寒,而且,春季人體肝氣偏旺,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。多吃春韭可增強脾胃之氣,有益肝功能,增進食欲等。無論是包餃子還是炒雞蛋,營養(yǎng)全面又健康。
三、吃薺菜
薺菜作為北方人在春天采摘的首選野菜,尤其是山東,在春分這個節(jié)氣,全家老小出動在野外尋找新鮮的薺菜,剛采摘的薺菜洗凈切碎,無論是包餃子還是包包子,都是新鮮美味野菜中的的天花板,薺菜還有以下功效:1、能夠清熱、止血、涼血,因為從中醫(yī)食療的角度上來講,薺菜性涼,味甘、淡,對于血熱證產(chǎn)后出血、崩漏、尿血的人,如果適當食用薺菜有很好的清熱、止血、涼血的功效。2、能夠利濕通淋,對于濕熱證所導致的水腫、小便不利的人,如果適當食用薺菜有很好的利濕通淋的功效。3、能夠平肝明目,對于肝熱證所導致的眩暈、目昏、頭痛,食用薺菜都有很好的平肝明目的作用。
以上三種蔬菜,記好了嗎?多吃三種蔬菜,水靈水靈的,皮膚爽滑Q彈,年輕又養(yǎng)生,圈起來,要考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