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立冬的由來
2021年立冬時間,11月7日12時58分,農歷十月初三 ,星期日。立冬,是24節(jié)氣的第19個節(jié)氣,意味著開始進入冬季。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(jié)氣之一,也是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之一;時間點在公歷每年11月7-8日之間,即太陽位于黃經225°。此時,地球位于赤緯-16°19',北京地區(qū)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°47'。立冬過后,日照時間將繼續(xù)縮短,正午太陽高度繼續(xù)降低。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。立冬過后,天明顯黑得更早,防寒保暖也顯得更加重要。古人在這個季節(jié)多用占卜的方法來看整個冬天的冷暖。古人認為,如果立冬當日是晴天,一個冬天都會寒冷;如果立冬當日是陰雨天,反而一個冬天都不是很冷,是暖冬。
我國古代將立冬節(jié)氣分為3個5天,并由此定出三候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凍;三候雉入大水為蜃。” 此節(jié)氣水已經能結成冰;土地也開始凍結;三候“雉入大水為蜃”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,蜃為大蛤,立冬后,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,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。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。
立冬與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稱四立,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(jié)日。在現(xiàn)代,人們在立冬之日,都要慶祝一下。
二、立冬的風俗
1、賀冬
賀冬亦稱“拜冬”,在漢代即有此俗。每逢此日,民間有祭祖、飲宴、卜歲等習俗,大家也會更換新衣慶賀往來,一如年節(jié)。
2、補冬
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,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。在南方,人們會吃些滋陰補陽、熱量較高的食物,如雞鴨魚肉等,有的還會和中藥一起煮來增加藥補的功效。
3、吃餃子
在北方大家在這一天會吃餃子,有吃水餃防凍耳朵的諺語,通常這一天會吃羊肉或者牛肉水餃,羊肉性溫,冬季常吃羊肉,能幫助脾胃消化,起到抗衰老的作用;同時還有補腎壯陽、補虛溫中等作用。此外,餃子諧音“交子”,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。
4、釀黃酒
冬季水體清冽、氣溫低,可抑制雜菌繁育,確保發(fā)酵順利進行,形成良好的風味,是釀酒發(fā)酵最佳季節(jié)。
5、冬泳
在我國北方多地,立冬之日,很多冬泳愛好者們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。提倡科學冬泳,水溫幾度就游幾分鐘;下水前一定輕度熱身,緩慢下水。冬泳后最好慢跑一會讓體溫盡快恢復。